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聚焦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五个国家的十四所高水平大学,分别进行国别和大学两个层面的案例研究。本书追寻发达国家及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理念与目标,勾勒出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考察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外部和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总结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探明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向,以期为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学术洞见和实践指南。
系列名: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丛书
作者:汪霞 编辑:束悦 ISBN:978-7-305-16097-4
出版时间:201512 字数:634 定价:68.00
开本:16开 页数:428 装订:平装
版次:1 CIP分类号:G643  
 

作者简介

汪霞,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国际教育与比较教育等。兼任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会员理事、《课程研究》杂志编委会委员。

内容简介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聚焦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选择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五个国家的十四所高水平大学,分别进行国别和大学两个层面的案例研究。本书追寻发达国家及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理念与目标,勾勒出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考察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外部和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总结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探明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向,以期为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学术洞见和实践指南。

目录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紫藤二校样开本:185mm×260mm38字×38行孙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紫藤二校样开本:185mm×260mm38字×38行孙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丛书》

丛书主编:汪霞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司委托研究项目“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支持计划”资助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批准号:2014SJA039)资助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

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汪霞主编

崔军孙俊华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 汪

霞主编.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11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丛书)


ISBN 9787305160974
 
Ⅰ. ①世…Ⅱ. ①汪…Ⅲ. ①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研究世界②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世界


第一章导言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2

(一) 研究目的2

(二) 研究意义2

三、 研究框架与内容2

(一) 研究框架2

(二) 研究对象3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3

(一) 研究思路3

(二) 案例研究设计3

第二章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6

一、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6

二、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8

(一) 入学标准9

(二) 培养方式20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25

(四) 学位标准26

三、 美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27

(一) 课程结构27

(二) 课程教学29

(三) 课程管理30

(四) 课程评价30

四、 美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31

(一)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31

(二) 内部质量保障机制32

五、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3

(一) 灵活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34

(二) 培养过程实行小组指导和淘汰制34

(三) 日益注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35

(四) 科研训练中强调跨学科和国际化的研究35

(五)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高37

六、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38

第三章哈佛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41

一、 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41

(一) 发展历史41

(二) 招生情况41

二、 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43

(一) 教育理念43

(二) 教育目标43

三、 哈佛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44

(一) 入学标准44

(二) 培养方式45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48

(四) 学位标准48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49

四、 哈佛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50

(一) 课程结构50

(二) 课程教学52

(三) 课程评价52

五、 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53

(一) 机构保障53

(二)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53

(三) 课程与教学督导活动54

(四) 课程与教学评估55

六、 哈佛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55

(一) 坚持追求真理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55

(二) 以高、精、尖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55

(三)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56

(四) 完善的制度保障56

(五) 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相随56

第四章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57

一、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概况57

(一) 发展历史57

(二) 招生情况57

(三) 教育质量61

二、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62

(一) “实用教育”的培养理念62

(二) “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62

三、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62

(一) 入学标准62

(二) 培养方式65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69

(四) 学位标准69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70

四、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71

(一) 课程结构71

(二) 课程教学72

(三) 课程管理与评价73

五、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74

(一) 导师质量的保障74

(二) 委员会质量的保障75

(三)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75

(四) 课程与教学督导活动76

(五) 课程与教学评估76

六、 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77

(一) 树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77

(二)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77

(三) 提倡跨学科教育,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77

(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78

(五) 专业发展与人生发展相结合,精神和灵魂的教育78

第五章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79

一、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概况79

二、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目标80

三、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81

(一) 入学标准81

(二) 培养方式87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89

(四) 学位标准90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92

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92

(一) 课程结构92

(二) 课程教学95

(三) 课程管理95

(四) 课程评价96

五、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96

(一) 导师遴选制度96

(二) 研究生教育委员会97

(三)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98

(四) 课程与教学督导活动98

(五) 课程与教学评估98

六、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98

(一) 培养模式的特征98

(二) 课程体系的特点99


第六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101

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101

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目标101

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102

(一) 入学标准102

(二) 培养方式107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109

(四) 学位标准109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111

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112

(一) 课程结构112

(二) 课程教学118

(三) 课程管理119

(四) 课程评价119

五、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119

(一) 导师遴选与考核制度119

(二) 校董事会119

(三)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120

(四) 课程与教学督导活动120

(五) 课程与教学评估120

六、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121

(一) 培养模式的特征121

(二) 课程体系的特点121

第七章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122




一、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122

(一) 高级学位型培养模式阶段(约13世纪—19世纪中期)122

(二) 研究型培养模式阶段(19世纪中期—二战前)122

(三)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阶段(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123

(四) 协作式培养模式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23

二、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124

(一) 入学标准124

(二) 培养方式125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127

(四) 学位标准127

(五) 研究生培养经费130

三、 英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131

(一) 课程设置132

(二) 课程教学133

(三) 课程管理和评价134

四、 英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134

(一) 外部监控机制134

(二) 内部监控机制137

五、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138

(一) 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相结合138

(二) 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课程各有侧重138

(三) 宽进严出的招生与淘汰制培养并存138

(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139

六、 英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139

(一) 研究生培养模式呈融合化改革趋势139

(二) 研究生教育呈弹性化改革趋势140

(三) 研究生课程体系呈综合化改革趋势140

第八章剑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141

一、 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141

二、 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目标143

(一) 剑桥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143

(二) 研究生院宗旨:以工程学院为例143

(三) 剑桥大学研究生责任和学校期望143

(四) 住宿学院的要求144

三、 剑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144

(一) 入学标准144

(二) 培养方式147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150

(四) 学位标准151

四、 剑桥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152

(一) 课程结构152

(二) 课程教学153

(三) 课程的管理和评价155

五、 剑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156

(一) 委员会质量的保障157

(二) 课程与教学评估159

六、 剑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160

(一) 研究生培养“严入严出”,研究“过程”与“结果”并重160

(二) 坚持导师制与住宿学院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160

(三) 课程设置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深度,强调学生技能发展与应用160

(四) 强调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工作161

第九章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162

一、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概况162

二、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理念和目标163

(一) 学校宗旨163

(二) 研究生院宗旨163

(三) 博士生培养目标163

(四) 研究生学生守则164

三、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165

(一) 入学标准165

(二) 教育成本和资助166

(三) 培养方式169

(四) 考核及淘汰制度172

(五) 学位论文标准173

四、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体系175

(一) 课程结构175

(二) 课程教学180

(三) 课程的管理和评价180

五、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181

(一) 导师的培训181

(二) 委员会质量的保障181

(三) 课程与教学评估183

六、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184

(一) 坚持“卓越”的教育理念与“创新”、“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184

(二) 采取双导师指导制度,注重对导师指导能力的培训185

(三) 依据培养模式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185

(四) 进度评估与培养方案审查相结合的质量监控机制185

第十章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186

一、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186

(一) 博洛尼亚进程187

(二) 卓越计划187

(三) 15校联盟188

二、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189

(一) 招生入学189

(二) 培养方式190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192

(四) 学位论文标准193

三、 德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193

(一) 课程结构194

(二) 课程教学194

(三) 课程管理195

(四) 课程评价195

四、 德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195

(一)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196

(二) 内部质量保障机制196

五、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197

六、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197

(一) 一流研究生的联合培养197

(二) 不断创新课程实施体系198

(三) 注重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198

第十一章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00

一、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200

二、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202

三、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203

(一) 入学标准203

(二) 经济资助203

(三) 培养方式205

(四) 考核与评价制度208

(五) 学位标准210

四、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211

(一) 课程结构211

(二) 课程教学214

(三) 课程的管理和评价217

五、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218

(一) 过程监控机制218

(二) 内部监控机制219

六、 柏林自由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219

(一) 集群科研模式219

(二) 积极实施模块课220

(三) 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220

(四) 学习工作和创业相互衔接220

(五) 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220

第十二章海德堡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22

一、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222

二、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223

三、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224

(一) 入学标准224

(二) 培养方式227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227

(四) 学位标准228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229

四、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229

(一) 课程结构229

(二) 课程教学231

(三) 课程的管理和评价232

五、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235

(一) 目标监控机制235

(二) 过程监控机制235

(三) 内部监控机制235

六、 海德堡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235

(一) 多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235

(二) 从“学徒式”培养模式向集体培养模式转化236

(三) 高度重视国际化236

(四) 重视研究236

(五) 积极推行模块化教学237

第十三章哥廷根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38

一、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238

(一) 哥廷根大学的发展历程238

(二) 招生情况238

(三) 教职工规模241

(四) 哥廷根大学排名241

二、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241

三、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242

(一) 招生标准242

(二) 培养方式244

(三) 论文的要求、写作及答辩244

(四) 培养经费245

四、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245

(一) 论文指导委员会245

(二) 最少化的课程246

(三) 帮助学生获得跨学科技能246

(四) 帮助学生开展独立的学术工作246

(五) 鼓励建立交流网络246

五、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246

六、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248

(一) 问卷结构(2010年以来的版本)249

(二) 问卷涉及内容(2010年以来的版本)249

七、 哥廷根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250

(一) 坚持追求真理,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250

(二) 研究生教育结构化趋势明显250

(三) 注重跨学科培养人才,鼓励学生运用多元视角解决问题250

第十四章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52

一、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252

(一)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252

(二) 招生情况252

(三) 教职工规模253

(四) 大学排名253

二、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254

三、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以物理学院为例)255

(一) 招生入学255

(二) 学习年限255

(三) 培养方式255

(四) 考核制度255

(五) 经济资助256

四、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物理学院为例)256

(一) 博士256

(二) 硕士258

五、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以物理学院为例)260

(一) 课程开设与课程学习要求260

(二) 课程教学方法262

六、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262

(一) 慕尼黑工业大学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62

(二) 慕尼黑工业大学人才培养强调适应性和实用性262

(三) 慕尼黑工业大学鼓励学生运用多元视角看待问题262

第十五章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264

一、 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264

二、 澳大利亚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65

(一) 入学标准266

(二) 培养方式269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272

(四) 学位标准272

(五) 学术氛围与人文关怀274

三、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275

(一) 课程结构275

(二) 课程教学277

(三) 课程管理278

(四) 课程评价278

四、 澳大利亚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279

(一)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279

(二) 内部质量保障机制280

五、 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281

(一) 坚持宽进严出的培养原则281

(二) 推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281

(三) 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282

(四) 学位论文评审规范严格282

(五) 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282

(六)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283

六、 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283

(一) 开发课堂教学新模式283

(二) 培养端正的研究态度283

(三)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283

(四) 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284

(五) 建立国际联合培养机制284

(六) 构建灵活的终身教育体制284

第十六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85

一、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285

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286

三、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286

(一) 入学标准286

(二) 培养方式289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291

(四) 学位标准291

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293

(一) 课程结构293

(二) 课程教学297

(三) 课程管理297

(四) 课程评价297

五、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298

(一) 导师质量的保障298

(二) 委员会质量的保障299

(三)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299

(四) 课程与教学评估299

六、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00

(一) 重视研究生教育,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300

(二) 导师选拔程序严格,实行多导师制300

(三) 坚持“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引入淘汰机制300

(四) 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位制度灵活300

(五) 课程设置灵活,教学方法多样300

第十七章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302

一、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302

二、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303

三、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304

(一) 入学标准304

(二) 培养方式308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309

(四) 学位标准310

四、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311

(一) 课程结构311

(二) 课程教学316

(三) 课程管理与评价317

五、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318

(一) 导师质量的保障318

(二) 委员会质量的保障318

(三)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要求319

(四) 课程与教学评估319

六、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20

(一) 坚持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培养320

(二) 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320

(三) 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位制度灵活320

(四) 采用第二导师制度,进行联合培养321

第十八章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322

一、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322

二、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324

(一) 入学标准324

(二) 培养方式328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329

(四) 学位标准330

三、 日本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331

(一) 课程结构331

(二) 课程教学331

(三) 课程管理332

(四) 课程评价333


四、 日本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334


(一)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336

(二) 内部质量保障机制337

五、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38

(一) 教学以科研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338

(二) 课程以讨论为主,培养自学能力339

(三) 课题以实践为主,培养应用能力339

(四)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340

(五) 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培养世界中的日本人340

六、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动向342

(一) 确立大学院研究生教育指导评价制度342

(二) 创造新的培养制度,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资助342

(三) 充实研究生与社会的对话,构筑学生未来就业环境343

(四) 促进大学院研究成果转化343

(五) 促进国际交流,推进培养质量的提高343

第十九章东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344

一、 东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344

二、 东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345

(一) 教育理念345

(二) 教育目标345

三、 东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345

(一) 入学标准345

(二) 培养方式349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350

(四) 学位标准350

四、 东京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352

(一) 课程结构352

(二) 课程教学354

(三) 课程管理354

(四) 课程评价354

五、 东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354

(一) 目标监控机制354

(二) 过程监控机制355

(三) 外部监控机制355

(四) 内部监控机制355

六、 东京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55

(一) 多样、灵活的研究生选拔方式355

(二) 自由灵活而又严格要求的课程学习356

(三) 教学方式讲授结合研讨,培养自学能力356

(四) 学位论文要有创新,严把质量关356

第二十章京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357

一、 京都大学研究生教育概况357

二、 京都大学研究生教育理念与目标358

(一) 科研358

(二) 教育358

(三) 社会服务358

三、 京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359

(一) 入学标准359

(二) 培养方式362

(三) 考核及淘汰制度364

(四) 学位标准364

四、 京都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365

(一) 课程结构366

(二) 课程教学366

(三) 课程管理367

(四) 课程评价367

五、 京都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368

(一) 目标监控机制368

(二) 过程监控机制368

(三) 外部监控机制368

(四) 内部监控机制368

六、 京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369

(一) 注重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和自学能力369

(二) 课程体系多样、灵活,不断趋于完善369

(三) 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69

(四) 研究生教育监督体制完善369

第二十一章总结与建议370

一、 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370

(一) 美国模式:多元化、标准化、等级化370

(二) 英国模式:多样化、协作式、导师制371

(三) 德国模式:单一性、集群型、结构化372

(四) 日本模式:高端化、灵活性、透明化373

二、 世界高水平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特点374

(一) 课程理念374

(二) 课程结构374

(三) 课程教学376

(四) 课程管理377

(五) 课程评价378

(六) 质量保障378

三、 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议378

(一) 我国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378

(二) 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379

(三) 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380

(四) 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380

(五) 我国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381

参考文献384

后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