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增值服务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必修)试卷

时间:2013-01-25 09:53:39    来源:http://www.njupco.com     作者:基础教育中心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11

  高二政治(必修)试卷

  命题人:周桂林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0年6月《新华文摘》载文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第1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

  了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3.从世界观角度来看,右侧漫画中股民的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5.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7.下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有

  A.心外无物 B. 画饼充饥 C.我思故我在 D.气者,理之依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是否是辩证关系 B.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D.是否坚持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

  9.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万物都在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 的自我运动

  C.刻舟求剑

  D.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10.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

  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1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

  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12.嫦娥二号卫星10月1日成功发射升空,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从10月9号到10月25

  号,一直在100公里×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上正常运行。10月26日,嫦娥二号将再

  表演“特技动作”,卫星的飞行高度会降到距离月面只有15公里处。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13.与2007年的“嫦娥一号”相比,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直接进入绕月

  轨道,奔月时间也缩短为112小时,飞行的高度也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100公里,

  距月球更近。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旧事物的质变就是新事物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4.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

  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

  京举行。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一句话引来广泛注目:“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

  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公报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发展现代

  农业;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也无不透露出极强的改革意识。作为一次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

  展确定方向、谋划蓝图的会议,这些无疑表明:改革开放将在这个人口占世界1/4的大

  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确定发展蓝图,表明实

  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主观能动性

  16.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

  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

  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7.骑脚踏车和游泳,虽然自己理论上能讲得很清楚,但如果没有去尝试,还是不会

  骑,不会游。这告诉我们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人的认识县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8.2010年10月2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

  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超级病菌是一种

  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

  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

  昏迷直到最后死亡。科学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传播,必须尽快识别NDM-1

  的感染病例并将任何感染者隔离起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对医院设备进

  行消毒、医生和护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传播。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9.2010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建成,它将进一步改善经贸关系,消

  除贸易壁垒。从哲学上看,这符合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D.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0.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

  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21.201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总结了过去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稳定和

  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继续深化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总结

  实践的基础上做到“—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D.相对静止是保持事物暂时稳定和平稳的状态

  22.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

  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23.“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4.《庄子 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

  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

  了我,我果真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

  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

  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于它确认了

  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

  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5.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

  ×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

  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

  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注意细节 ④要立足

  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6.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2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促进事物的质变 D.一种事物取代另一种事物

  28.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一个以汉字“人”延伸出来的虚拟的小家伙,名字叫“海宝”(HAIBAO)。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海宝问世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9.下列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理生万物 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30.有人说:“股市无常道,涨跌无常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规章制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的特点

  C.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D.“道”、“理”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填涂。(本部分共10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34. 质变就是发展。

  35. 物质就是桌子、椅子、黑板……

  36.从意识的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7.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38. 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39. 所有事物的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0.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2分.共计24分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

  4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

  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

  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

  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加息的原因一是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 二是预

  防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 三是增强居民储蓄信心,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

  请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角度谈谈此次央行加息的依据

  42.材料一:中共十七三中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材料二:中共十七四中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三。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主要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讨论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探讨应对世界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

  请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角度说说中共政策不断变化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四、探究题:本题6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 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简称《纲要》)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学习纲要内容,关注教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为贯彻落实国家《纲要》精神,结合《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这一要求,学校决定开展以“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围绕“特色”、“和谐”,向学校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