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11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桑芝华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
3.必须用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纤维/纤夫 作坊/工作 徘徊/低徊 款识/博闻强识
B.客栈/信笺 露骨/露脸 奴婢/先妣 枕藉/杯盘狼藉
C.佣工/佣金 松柏/柏油 幽咽/下咽 量杯/量体裁衣
D.枯槁/艾蒿 粘贴/铁砧 强迫/强颜 当道/长歌当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B.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通力合作,使景泰蓝器物不断推陈出新,博得社会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C.只有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文后题目.
①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②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1)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2分)
▲
(2)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一个成语。(2分)
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6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融进你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高祖本纪(节选)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初,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沛公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今闻项羽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是时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之卒可十万。楚兵不利,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痛恨
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犒劳
D.诸君必以为便 合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驱之鸿门 先妣抚之甚厚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C.啖以利,因袭攻武关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食其认为沛公是个德行高尚的人。于是前去求见,沛公起初态度不恭,郦食其责备他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沛公马上站起身来,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
B.等到赵高杀了二世后,项羽派人和高祖商量,想和沛公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沛公以为其中有诈。
C.沛公王关中后,项羽大怒,想要攻打沛公,恰巧项伯要救张良,趁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不宜动武的道理,项羽这才作罢。
D.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王的军队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军心涣散,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溃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3分
▲
⑵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4分
▲
⑶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入敌人之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3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
宿云门寺阁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9、诗的第三联写出了云门寺的哪两个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10、诗的第二联的写景文字历来被誉为全篇的警策。请写出它表达上的特色,并说说此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胸怀。6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⑵朝菌不知晦朔, ▲ ,此小年也。(《逍遥游》)
⑶定乎内外之分, ▲ ,斯已矣。(《逍遥游》)
⑷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 。(《陈情表》)
⑸ ▲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⑹亦欲以 ▲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7)君子慎始,差若毫厘, ▲ 。《礼记·经解》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 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③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④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⑤辛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⑥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⑦辛公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⑧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
⑨他“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⑩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他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的心;他有一身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12.作者认为辛弃疾的《破阵子》是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除岳飞的《满江红》外,上下五千年的文人诗词中再难找出一首可以与之媲美。其理由是什么?(6分)
答: ▲
13.作者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6分)
答: ▲
14.作者说辛弃疾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探究一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6分)
答: ▲
15.文章说《戒酒》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辛弃疾的“政治苦闷”。依据文本,你认为辛弃疾的政治苦闷是什么?(5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6—18题。
不差钱,就缺朋友
①“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②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③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④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⑤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⑥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⑦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第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7.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分)
▲
18.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联系全文加以概括。(6分)
▲
七、作文(70分)
19、有时,价格贵的东西固然好,却不一定适合我们,而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犯这种错误,总认为生活中就应该找最好的东西。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最好”和“最不好”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请以“适合就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