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0.11
高二政治(选修)试卷
命题人:周桂林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下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有
A.心外无物 B. 画饼充饥 C.我思故我在 D.天地合而万物生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是否是辩证关系 B.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D.是否坚持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
6.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万物都在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 的自我运动
C.刻舟求剑
D.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7.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
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8.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其长矣。”其子
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典故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9.嫦娥二号卫星10月1日成功发射升空,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从10月9号到10月25
号,一直在100公里×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上正常运行。10月26日,嫦娥二号将再
表演“特技动作”,卫星的飞行高度会降到距离月面只有15公里处。嫦娥二号成功发
射升空。这表明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10.与2007年的“嫦娥一号”相比,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直接进入绕月轨
道,奔月时间也缩短为112小时,飞行的高度也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100公里,
距月球更近。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旧事物的质变就是新事物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1.“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
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④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
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
京举行。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一句话引来广泛注目:“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
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公报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发展现代
农业;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也无不透露出极强的改革意识。作为一次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
展确定方向、谋划蓝图的会议,这些无疑表明:改革开放将在这个人口占世界1/4的大
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中国确定发展蓝图,表明实
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主观能动性
1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
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
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15. 2010年7月1日即将施行的《侵权责任法》,是继《合同法》、《物权法》之后,我
国民事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该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确立了“同命同价”原
则,这表明
A. 实践决定认识 B.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D. 认识具有无限性
16.2010年10月2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26
日)刚刚通报三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超级病菌是一种
耐药性细菌 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
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
昏迷直到最后死亡。科学家指出,要阻止NDM-1的传播,必须尽快识别NDM-1的
感染病例并将任何感染者隔离起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对医院设备进行
消毒、医生和护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传播。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 2010年9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强调:中美两国和则
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C.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18.2010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建成,它将进一步改善经贸关系,
消除贸易壁垒。从哲学上看,这符合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促进发展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外因有时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9.阅读图,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没有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忽视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 中美之间利益牵扯广泛,早就坐到了一条船上,却在刚刚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
击后剑拔弩张,我们不禁要问,中美之间究竟怎么了……,然而中国与美国的贸
易尽管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而总趋势是前进的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中国与美、欧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2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
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22.科普网2009年5月7日发表文章称,太阳表面出现
的黑子群引发的地球磁暴现象造成
一些地方卫星通讯、地面电信的中断。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臭氧的含量。这段材料体
现的哲理是
A.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 矛盾的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
C. 矛盾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23.201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总结了过去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稳定和
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期不变,继续深化集
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D.相对静止是保持事物暂时稳定和平稳的状态
24.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
,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
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 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25.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
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的1/3是食品,食品中1/3
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这里“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含的哲理与下列俗语、
成语相同的是①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 泥石流的爆发与人们破坏森林植被,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有着密切关系。这
告诉我们
A.必须认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
C.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D.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规律
27.“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8.《庄子 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
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
了我,我果真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
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
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在于它确认了
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
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
×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
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
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注意细节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30. 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
C.生物进化论
D.德国古典哲学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运动的观点 B.矛盾规律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二.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下列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36分)
34.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积极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是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
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 30年卫生改革变化情况: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20世纪8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2000年-2004年
|
看好市场变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革,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2005年-2007年
|
医改变奏
|
面对市场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公共医疗
|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30年医疗改革的探索历程。
3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加息的原因一是继续巩固前期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 二是预防通货膨胀,平抑市场物价。 三是增强居民储蓄信心,缓解银行业流动性风险。
请从唯物论角度谈谈此次央行加息的依据
36.户籍制度改革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户籍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严重阻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在1992年,国家就成立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然而,10多年过去了,国内户籍改革总体进展依然缓慢。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之所以进展缓慢,根本原因在于附加到户口上的各种利益、隐藏于户籍制度背后的各种制度。现阶段完全放开,让公民自由迁徙,则会给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带来很大的压力,公共设施、医疗、就业、教育等都一下子很难跟上。也有一些城市因此放慢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材料二:为户籍管理立法是近些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呼声。早在2003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陆炳华等34位代表就提出了尽快制定户籍法的议案。当前,户口法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中新网6月9日电 日前,广东省出台新政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融入城镇之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从高层表态,到国家层面政策制定,再到各地陆续出台破冰新政,中国户籍改革正蓄势待发,或将进入全面改革阶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发展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看待户籍制度改革。
四.综合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8分)
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简称《纲要》)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学习纲要内容,关注教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背景:教育公平、大学去行化、自主招生、就业,教育改革是今年两会上的一个热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平”,“向偏远地区倾斜教育投入”,“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 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1.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谈谈教育改革的依据
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纲要》精神,结合《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这一要求,学校决定开展以“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2.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围绕“特色”、“和谐”,向学校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