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我们的作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时间:2012-11-01 15:09:57    来源:http://www.njupco.com     作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1.总述

  毛姆,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年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即根据他作为贝可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由主义写法写成。

  1903-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08年,伦敦有4家剧院同时演出他的4部剧作,在英国形成空前盛况。他的喜剧受五尔德的影响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爱情中的波折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剧本《圈子》(1921)。

  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1919)、《人间的枷锁》(1915)、《大吃大喝》(1930)、《刀刃》(1944)等和100多篇短篇小说,有小说集《叶的震颤》(1921)、《卡美里纳树》(1926)、《阿金》(1933)等。

  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畅销外,还译成多种外文。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

  1965年12月16日在法国病逝。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当代英语世界中不仅是语言技艺娴熟的艺术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积极进步的文化行者。他早年游历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其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犹如拼贴画的文化散记中,毛姆作为游记作家的艺术功底完全展现于跨文化视域的中国历史影像中,而他作为文化行者的历史智慧则呈现为西方文化书写的新历史叙事。

  2.童年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从医时期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

\

  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

  4.文学创作时期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上演他

\

  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这种空前的盛况,据说只有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才能与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梦魇似地郁积在他心头,不让他有片刻的安宁,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他去表现,去创作。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第一次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到过瑞士、俄国和远东等地。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作间谍小说《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战后他重游远东和南太平洋诸岛;1920年到过中国,写了一卷《中国见闻录》。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

  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堕落、讽刺,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这三个剧本被公认为毛姆剧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谢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毛姆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写人物,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生动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总的来说,内容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长、短篇小说,虽然他的小说作品也算不上深刻。这一时期的重要小说有:反映现代西方文明束缚、扼杀艺术家个性及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以及以大英帝国东方殖民地为背景、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等。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

\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来纳、纽约和罗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的“荣誉团骑士“称号。同年1月25日,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特地设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狄更斯、萨克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校董称号。

  1.震惊文坛的著作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把曾经的文坛巨匠得梅毒的事都写进了《巨匠与杰

\

  作》(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按照对待托翁的路数,毛姆挨个“祸害”了10位作家:亨利·菲尔丁、简·奥斯丁、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福楼拜、麦尔维尔、艾米莉·勃朗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托尔斯泰。

  毛姆把托尔斯泰年轻时的风韵事毫不留情抖露出来,反倒让人觉得光明磊落。不过,这只是书的十分之一内容。难免碰上一两个读者仍觉得神圣的作家,比如:人格分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变态的艾米丽·勃朗特。对于勃朗特,这里不学毛姆不留情面地论人短长了,因为她是女的;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毛姆的爆料实在让读者伤心——据他说,阿陀“在讨好权势时自我卑屈”、“没有自控能力”、“虚荣妒忌”、“心理自卑”、“喜欢争吵”、“疑心重重”、“自私自利”、“喜欢吹嘘”、“极不可靠”、“粗心轻率”、“眼光短浅”、“气量狭窄”,甚至“在浴室里强奸了一个被自己家庭教师领来的小女孩儿”!这与另一个为大多数人熟悉的,写出《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出圣徒一般的阿廖沙、佐西马长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人吗?很不幸,答案是“是”。

  2.经典评述

  《客厅里的绅士》是毛姆的一册游记,是上世纪20年代他从仰光到海防惬意之旅的有趣记录,是一册穿越缅甸、掸邦、暹罗与印度支那的旅行记。为个人遣兴而写。这是我迄今读到的最有趣同时也是最柔情聪明的游记。它具备毛姆小说中的一切艺术特质,会讲故事,对人物精细精准精确的描写,以及毛姆氏的通透议论。

  毫无疑问,毛姆是一个优秀的旅行者,身上没有文人的矫情扭捏,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饭食难吃。同时,他不带偏见,放下那个时代特有的西方人的自大。感受夜色之中,金子和大理石隐隐闪光,让它们有种奇妙的华美;在从前的缅甸都城,阿玛拉普拉,男人女人坐在小屋外纺纱或绕丝线,他们的眼光柔和柔和而友好,孩子们在大人周围玩耍,野犬睡在道路中央,这一切令他感觉这些人至少找到了解答生存之谜的一种方法;在暹罗的故都罗富里和阿尤达,一片荒芜侵占了这么多昙花一现的壮丽,面对树木丛生的废墟遗址,草木间那些破碎的神像与精美的浮雕,不由人不昏然思及世事沧桑。在毛姆的径直白描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再存在的美丽新世界,也读到了毛姆铁石心肠中的柔软底部。

  毛姆住过的客厅放下自大,兴许容易,带着无知上路,就难了。书中写道毛姆在蒲甘观赏佛塔,正好遇见一位活跃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一位即便下雨也兴致勃勃的游客。毛姆眼中的佛塔奇异而忧郁,让你含笑而视,但其繁盛又有魅力,像是印度神话中某位任性的王子用无数只手一夜之间织成的布料;而那位精力旺盛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把佛塔分门别类,按其特征做了笔记,在他心中,它们各有标签,用来证明某一理论或了结某一论争,像山羊那样爬上断垣残壁,而毛姆宁愿闲坐圆屋阳台观赏眼前景色。一边是有知,极端有知,旅行不过是一次实地考察亲身验证而已;一边是甘心无知,历史事实与我无关,数据比例毫不上心,一味观看,痴痴观看。为知识而知识,就像一截楼梯通向一堵空白的墙壁,毛姆说的。

  当你想到散布丛林中的那几所荒寺和散落博物馆里的那几件残雕,它们是这个强大帝国与这个躁动民族留下的一切,这些伟大的高棉雕塑就会令人异常心酸。他们不再有力量,他们四散而去,成为挑水劈柴之流,他们杳无踪迹;他们剩下的人被征服者同化,他们的名字只存留于他们如此奢华地创造的艺术之中。

  也许对人性的深度好奇则是毛姆唯一放不下的。书末讲了一个唏嘘不已的故事。毛姆在海防巧遇了一位早年同学,格罗斯利,一位无心念书的浪荡儿。当年因将赊来的东西典当牟利而被判处短期监禁。此后他远走他乡,竟然在中国的海关做港口稽查。这位一心想着要挣大钱,风风光光回英国的格罗斯利,凭着自己的聪明和职务之便做起走私鸦片的勾当,获利颇丰。虽然他在中国赚了大钱,但却如隐士般生活。他唯一的梦想是,攒够钱,回英国,过上他梦寐以求的庸俗生活。是的,他终于回去了。不过一切都变了。马路拥挤了;早年喜欢的餐馆不见了;去到以前嫖妓之地,没女人了;连舞会也没了。还没完。人情也变了。交不上朋友,风月女子也不及从前的有趣,只盯着钱;酒吧里的小伙子把他当老头看,虽然他很想教他们如何喝酒。哦!伦敦在哪里?这时,他倒开始想念中国了。他想回中国,在电影中偶然看见上海,他知道这才是他喜欢的地方。伦敦完了,欧洲完了,东方是下一站的出发地。欧洲已成观念,远东才是生活!(摘自文化学者罗星的阅读笔记)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

  1.选集(目录)

  《毛姆作品选》

  弗雷德里克·T·贝森编(1931)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作品选》

  本书包括毛姆的全部作品和他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文章,并附有这些刊物对此所作的介绍和注释。由雷蒙德·图尔·斯托特编(1950)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作品选》

  K.W.乔纳斯编,美国新泽西州新布伦思维克,卢特格斯大学出版。(1950)

  2.全集(目录)

  《毛姆戏剧集》6卷本(1931—1934)

  《毛姆全集》20卷本(1934—1950)

  《毛姆全集》袖珍版 14卷本(1936—1938)

  《短篇小说全集》3卷本(1951年)

  3.单行本(目录)

  《兰姆贝思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年)长篇小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年)长篇小说

  《东向礼拜》(Orientations)(1899年)短篇小说集

  《英雄》(The hero)(1901年)长篇小说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年)长篇小说

  《一个体面的男人》四幕话剧(1903年)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年)长篇小说

  《圣洁的天国:安大路西亚见闻和印象》(1905年)游记

  《主教的围巾: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1906年)长篇小说

  《调情》(Flirtation)(1906年)短篇小说

  《探索者》(The explorer)(1908年)长篇小说

  《魔术师》(The magician)(1908年)长篇小说

  《弗雷德里克夫人》三幕喜剧(1912年)

  《杰克·斯特洛》(1912年)戏剧

  《朵特夫人》(1912年)戏剧

\

  《珀涅罗珀》(1912年)戏剧

  《探索者》(1912年)戏剧

  《第十个人》(1913年)戏剧

  《跻身上流社会的人们》(1913年)戏剧

  《史密斯》(1913年)戏剧

  《可指望的土地》四幕喜剧(1913年)

  《人生的枷锁》(1915年)长篇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1919年)长篇小说

  《陌生人》(1920年)戏剧

  《一片树叶的颤动》(1921年)

  《周而复始》三幕喜剧(1921年)

  《凯撒之妻》(1922年)戏剧

  《中国剪影》(1922年)游记

  《苏伊士之东》(1922年)戏剧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1923年)三幕喜剧

  《家庭和美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不可企求的人》三幕滑稽剧(1923年)

  《私利》四幕喜剧(1924年)

  《彩巾》(The painted veil)(1925年)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六篇》(1926年)

  《信》三幕剧(1927年)戏剧

  《忠实的妻子》三幕喜剧(1927年)

  《圣火》三幕剧(1928年)

  《阿申登故事集》或《一个英国间谍》(1928年)短篇小说集

  《客厅里的绅士:从仰光到海防旅途纪实》(1930年)游记

  《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or (The skeleton in thd cupboard)(1930年)长篇小说

  《养家活口的人》一幕喜剧(1930年)

  《第一人称短篇小说六篇》(1931年)

  《因为效了劳》三幕剧(1932年)戏剧

  《书包》(1932年)短篇小说

  《偏僻的角落》(1932年)长篇小说

  《谢佩》三幕剧(1933年)戏剧

  《啊,国王》短篇小说六篇 (1933年)

  《法庭》(1934年)短篇小说

  《堂·弗尔南多:西班牙主旋律变奏曲》(1935年)游记

  《四海为家的人们》微型短篇小说(1936年)

  《我的南太平洋诸岛》芝加哥出版(1936年)随笔

  《戏院》(Theatre)(1937年)长篇小说

  《总结》(The summing up)(1938年)自传

  《圣诞节》(Christmas holiday)(1939年)长篇小说

  《喜剧六种》纽约出版(1939年)

  《九月公主和夜莺》多伦多出版(1939年)短篇小说

  《书与你》(1940年)随笔

  《战争中的法国》(1940年)随笔

  《象从前那样的杂拌》(1940年)短篇小说集

  《一打短篇》(The round dozen)(1940年)短篇小说集

  《别墅里红运高照之人》(Up at the villa)(1941年)长篇小说

  《纯属私事》(Strictly personal)纽约版(1941年)伦敦版(1942年)自传

  《黎明前的时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年)长篇小说

  《不可征服的人》(The unconquered)或 (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纽约出版(1944年)

  4.短篇小说(目录)

  《刀锋》(The razor’s edge)(1944年)长篇小说

  《时常》(Then and now)(1946年)长篇小说

  《环境的产物》(1947年)短篇小说集

  《卡塔琳娜—— 一段罗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年)长篇小说

  《这里和那里》(1948年)短篇小说集

  《四部曲》(1948年)R.C.雪弗雷根据毛姆的原著改编的电影剧本

  《一个作家的札记》(1949年)文艺理伦

  《三部曲》——《教堂司事》,《娄威尔先生》,《疗养院》(1950)

  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一书中将以下书本列名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1865年到1869年)《高老头》 (巴尔扎克1835年)《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 1749年)《傲慢与偏见》(珍·奥斯汀, 1813年)《红与黑》(斯汤达尔, 1830年)《呼啸山庄》(艾蜜莉·勃朗特, 1847年)《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1856年)《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 1849年至1850年)《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1880年)《白鲸记》(赫尔曼·梅尔维尔, 1851年)

 

上一条:哈贝马斯
下一条:乔治·奥威尔